• 主页 > 体育问答
  • 南京工业大学举办最美家乡菜学生厨艺大赛,加强劳动教育实践

    南京工业大学举办“最美家乡菜”学生烹饪比赛。通讯员 南功轩 摄

    2020年全国十大教育新闻报道近日出炉,《劳动教育》榜上有名。

    今年3月,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关于新时代大中小学全面加强劳动教育的意见》,要求开设劳动教育义务课程根据各学校阶段特点,系统加强劳动教育;其他课程也应与学科、专业相结合。特色,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。

    记者了解到,南京高校劳动教育悄然加强,举办烹饪比赛、开设花式选修课、制定培训计划等。

    南京大学迷你马拉松_南京大学生马拉松_南京工业大学马拉松

    烹饪比赛、田里种菜、丰富多彩的劳动实践

    锅子、勺子、盆子叮当作响,炒菜做饭热闹极了。近日,南京工业大学“最美家乡菜”大赛在南苑学生食堂举行。洗菜、切菜、做饭,比赛现场,各参赛队各显神通。有的擅长刀工,能在豆腐上刻花;有的擅长炒菜,拿着锅铲、勺子在空中跳舞;有些人擅长摇摆。盘中,炒菜如画。

    法学院一年级选手倪明星做了她最喜欢的家乡菜——番茄酱鱼和瓷砖。她说,她上大学后才开始和父母一起学习做饭。在这次活动中,她大展厨艺。艺术是非常快乐的。

    据介绍,这是学校的劳动教育方式之一。 “举办家乡美食大赛,可以弘扬光荣的劳动精神,展示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活力,让学生在亲力亲为的同时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。”学校党委常委、副校长牛胜杰说。

    南京大学迷你马拉松_南京大学生马拉松_南京工业大学马拉松

    12月中旬,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还为学生组织了一次别具一格的劳动教育。学校航空学院组织学生对航天博物馆外陈列的珍品进行清洁维护,擦拭直五、直六直升机、歼8原型机等飞机机身上的灰尘,并将航天博物馆列为某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实习基地,就业请邀请“强五”副总设计师、90多岁仍在辅导学生的乔欣教授、吴光辉院士老师等11名教师代表, C919总工程师、80多岁的魏志毅教授担任“航空学院大学生劳动实践指导老师”。

    河海大学在江宁校区设立节水园林劳动实践基地,组织学生开展土地开垦、果树育苗、耕地播种、除草、灌溉等田间劳动,采取“小组负责制” ”明确各组的责任区域及对应作物。 、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劳动责任感,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。

    开设选修课,设立劳动周,课程体系正在建设中

    除了各种特色活动外,记者了解到,不少高校还推出了与劳动相关的选修课和劳动周。

    南京医科大学后勤服务中心与教务处联合推出公共选修课“后勤生活课”,包括“烹饪讲座”和“生活课”,共30课时。 “理论学习以网络课程的形式进行,涵盖后勤系统介绍、烹饪技术、宿舍整理、艺术插花、手工缝纫等。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时间报名实验课程。”南京医科大学后勤服务中心的聂离老师说道。

    记者看到,“厨艺讲堂”由学校餐饮服务中心提供场地和炉灶,餐厅员工采购食材,餐厅厨师授课。作为一门“实验课”,有课前预习、现场演示、学生练习、教师点评四个步骤。在“小生活课堂”中,物管阿姨“变身”为教学老师,一步步教学生如何收纳、整理、手工缝制。

   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对全校学生组织劳动教育,纳入人才培养计划,设立专题劳动实践周。只有完成为期一周的劳动教育实践课程,才能顺利毕业并获得相应学分。

    上个月,化工设备专业大三罗毅班开展了劳动周实践活动。罗毅和他的五个同学选择了最“痛苦”的工作——清洁公厕。刺鼻的气味和黄色的污渍让他们感觉“破碎”。在劳教官和宿舍阿姨的指导下,经过两个小时的努力,公厕焕然一新。 “这确实不容易。”罗毅说道。从此,他和同学们自觉地担当起校园环境守护者的角色。

    南京工业大学马拉松_南京大学生马拉松_南京大学迷你马拉松

   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大力加强劳动精神学习宣传,让劳动光荣深入人心。学校定期邀请世界主要国家的工匠、劳模进行专题辅导报告,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工匠精神和劳模风采。

    南京工业大学专门打造了一个平台,发布学校的各项劳动活动,如校园马拉松志愿者、新生开学志愿者等,学生自愿报名。 “我们要精细化劳动教育,搭建这个平台的目的就是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劳动场景中,进行引导、交流、传递劳动精神。”该校学生工作部老师李辉说。

    如何上课、如何积分?

    劳动教育成果评价有待探索

    记者了解到,从2014年开始在江苏高校中率先“试水”劳动教育的南京理工大学,目前正在研究制定如何评价学生劳动教育成果。 “台湾的学生有劳动教育成绩单,也有劳动教育个人成长档案,我们会考虑向他们学习。”学校学术与工程办公室副主任周双喜说。

    长期从事劳动教育研究的何先生表示,很多人认为劳动教育就是打扫卫生、打扫教室等简单的重复性体力劳动,没有认识到劳动教育的真正含义。 “劳动教育的本质在于教育,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正常课程学习之外,参加劳动培训,做到学工并重、学而立人、培养培养学生互助、合作、勤俭、勤奋的美德,培养学生的自觉性。 ,有责任、自律、守时、守规的习惯,“通过劳动修炼自我,服务社会,完善人格”。他建议,除了一些最常见的劳动项目外,各学校的劳动教育在内容设置上可以融入学校的特色。例如,学校的二月兰花为特色,在劳动课中开设了“二月兰花种植与养护”。

   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、教授顾建军表示,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灵魂贯穿于“一个精神”“两个态度”“三个行为”的当代意义和使命和“四个观念”。 “一精神”就是“劳动精神”。 “两种态度”就是“崇尚劳动”和“尊重劳动”。 “三行为”是“勤奋工作”、“诚实工作”、“创造性工作”。 “四个观念”就是树立“劳动最光荣、劳动最崇高、劳动最伟大、劳动最美丽”的劳动价值观。

    他认为,也有一些学校往往只有“劳动”而没有“教育”。学校按年级、学期安排相应的劳动任务,但缺乏正确劳动观念和良好劳动习惯的教育和培养;有些学校与劳动教育脱节。学校特点,脱离教育实际,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开展职业操作能力没有得到有效转移,学生利用专业知识开展公益劳动、志愿劳动的意识尚未得到有效培养。尚未成立;不少高校通过创业创新教育、社团活动等方式开展劳动教育,取得了一定成效,但劳动教育成为部分学生的“专利”,缺乏全面性和针对性。

    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本站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inboyatc.com/html/tiyuwenda/7191.html

    加载中~

    相关推荐

    加载中~